新职业无人机驾驶员澎湃发展新动能
江苏南京艾津植保农机部无人机驾驶员袁飞,在田间地头播种、施肥、除草,指挥无人机干农活,一天可以覆盖400至600亩地,效率远高于人工。如今,袁飞已成为种植户眼里的“超级帮手”。
制定职业标准,规范培养机制 为就业市场提供“风向标”
这两年,袁飞非常忙。夏天,忙着做无人机植保飞防,秋天则忙着用无人机播种绿肥。“我们公司无人机驾驶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,目前已经超过20人,可以服务南京市近20万亩农田。”袁飞说。
袁飞是半路转行,但很多新同事都是“科班出身”。原来,无人机驾驶员作为新职业发布后,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“无人机驾驶”相关专业。“在南京就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。”袁飞介绍。
不仅如此,市场上还涌现出许多无人机驾驶培训机构。
“我在甘肃有个培训项目,每月都要到当地培训无人机驾驶员。”31岁的陈鹏以前在北京一家培训机构当无人机教练,“我培训过的学员估计有好几千了。”如今,他和朋友建立团队,开展无人机相关业务。
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新职业薪酬报告显示,无人机驾驶员年薪中位数约为12.53万元。“新职业发布后,明显感觉到相关培训、考证都更加规范,无人机驾驶员队伍也日益壮大。”袁飞说。
无人机驾驶员是新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国家发布新职业、制定相关职业标准,院校开设相关专业、开发新教材新课程,培训机构依据标准确定培训内容……“新职业发布后的一系列工作,有利于规范、完善新职业人才培养机制,有利于系统化培养相关人才。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说。
广东省战略性产业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秘书长陈玉琪认为,新职业的发布,让想从事该职业的人能更加方便地进行技能培训,有利于行业“人才池”的形成。“新职业是就业市场的‘风向标’,作为技能人才培养院校,相关职业标准的出台为我们设置专业、开发教材提供了依据和参考。”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信息文创产业系副主任叶春晓说。“接下来,我们还将做好新职业人才培养、评价工作,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、与社会需求同步。”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。
来源: 人民日报